Alexa

消失的台西綠能專區 背後是再生能源發展痛點

消失的台西綠能專區 背後是再生能源發展痛點
撰文: 陳柏樺     分類:E永續環境 日期:2019-09-18

從西部濱海快速公路(台六十一線)向雲林台西海口生活館駛去,沿途魚塭不見漁戶頂著豔陽作業,安靜的濱海之地,是近日輿論熱議的「台西綠能專區」。

八月底,雲林縣政府將此處改為「產業園區」,外界質疑政策急轉彎,影響外商投資,現任縣長張麗善與前縣長蘇治芬為此隔空交火。曾自許「綠能、農業」雙首都的雲林,風向變了嗎?

 

據台電統計,二○一八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,雲林縣以些微差距落後台南市,位居第二。以農業著稱的雲林,日照時數在全台屬前段班,畜禽場養殖為全國第一,適宜發展光電禽舍,加上農委會規畫全國可設置太陽能板的「不利耕作區」,雲林占超過一半,這些都是發展綠能的優勢。

 

綠能專區原本可望讓雲林的地位更上層樓,縣政府一七年三月的新聞稿指出,「台西工業區」共一一六三公頃,約可發電一.一GW(百萬瓩),近於一座核電廠(核一廠兩部機組總裝置容量為一.二七GW),對台灣綠能也是重要的里程碑。

 

前身是工業區

當地人苦等25年  大片魚塭仍未開發

   

從早前的工業區轉為綠能專區,其實讓當地人苦等了二十五年。這塊位於台西鄉的海埔新生地,與北邊「麥寮」、南邊「新興」、東南邊「四湖」,在一九九一年被編為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,歷經多次招商流標,除了麥寮有六輕煉油廠進駐,其餘發展皆停滯,如今還是人跡罕至的大片魚塭。

 

未曾建設的原因在於,雖然定為工業區,但多年來開發者從未完成「細部開發計畫」,未取得開發許可,法規只容許做「從來」使用,就是維持土地編定前的狀態,也卡住基礎設施的改善。

 

經濟部一五年辦公聽會徵詢地方意見,有人提議「解編」(回復原養殖用地),但反對者認為,過去都沒建設,是政府對不起當地人,得先建設好再談下一步。縣府推估工程要上百億元經費;而台西轉作綠能的契機,也是在此際被提出來討論。